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博士开讲——三・一一之后:灾难与文学
作者:发布日期:2014-12-10

本网讯12月8日下午,主题为“三・一一之后:灾难与文学”的讲座在北七教213教室开讲,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张政远博士担任主讲人。院长陈多友、副院长丁国旗和日语系主任张秀强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讲座。

张政远博士环绕“灾难与文学”开讲

本次讲座中,张政远博士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分水岭,为我们展示了灾难后,日本文学界对灾难特别是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而进一步激化的原子能利用问题的各种反应。张政远认为文学界总体的态度是对原子能利用问题讳莫如深,视之为禁忌,但也不乏作家以此为选题进行文学创作,试图令人们重新审视灾难与人的关系,以及重视原子能利用问题。

张政远表示,于木村郎子的《震灾后文学论》一书中,提到了日本大地震后文学界的3种常见反应——第一种是何かを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必须做些什么)、第二种是現実逃避(逃避现实)以及第三种是自粛(自我约束)。第一种反应是通过阅读《方丈记》(该书从佛家角度解释地震等灾难是无常和不可预测的)这类书,从而获得心理慰藉;第二种反应则是逃避现实,不阅读与灾难报道相关的书物以及作品如报纸和诗歌,试图切断与其接触的机会;最后一种则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不消费震灾中的牺牲者,如不以他们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等。

现场气氛良好,学生认真倾听

尔后,张政远通过引用中村文则以及松浦理惠子等文学界人士的看法提及,部分文学界人士认为灾难并没有改变文学以及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因为在地震前,日本就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地震和核泄漏等灾害,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不足引起广泛的讨论。此外,另一位文学界人士佐藤友哉还认为原子能利用问题依然是一个禁忌问题,不能在文学上过多谈及。

紧接着,张政远提及伊藤正幸(いとうせいこう)的《想像ラジオ》(想象广播),该书叙述了在灾难中的牺牲者化身为DJ,利用电台来进行广播其想传达的东西,与生者进行对话,而重新审视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关系。该书得到了芥川奖最终候补(提名),但在文学界却受到了批评——利用震灾中的牺牲者来进行文学创作,被视为不尊重死者,触犯到了禁忌。

之后,张政远讲述了3・11地震后,他与香港的朋友们一同去往日本,走访震后灾区,即“巡礼”的经历。在张政远博士看来,“巡礼”的目的并非参观寺庙,振兴当地经济,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从此次灾难中吸取教训,重拾已被人们遗忘的东西,铭记历史。

学生积极提出疑问

在提问环节中,张政远针对“为何原子能利用问题会成为日本文学的禁忌”的提问,如此回答道,原子能利用问题牵涉到以政府为首,大企业,媒体等多方面的利益,是一个涉及利益范围较广的复杂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文学上一般不轻易谈及。最后,张政远总结道,日本的文学与哲学一样,一般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不太关注重大问题,但日本文学并不完全是Entertainment(娱乐,消遣),它自身在政治等方面亦有其深刻的意义。

上一条:“中印文化交流与当代中印关系”讲座顺利举行
下一条:中日文化的异同性——日本东洋大学梁春香教授讲座

Baidu
sogou